瀏覽次數:327 發布時間:2021-01-06 |
廣西大石山深處,數百萬人望天等水。這是對水的渴望,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年,3000多口井,上千名地質隊員走遍群山,探遍巖縫,水盡處終現甘泉。汩汩清流,改變了村莊,也“洗”去了貧窮。
《新聞故事》特別節目:《水從山中來》,講述廣西大石山區找水打井的故事。
廣西八山一水一分田,石漠化土地面積達193萬公頃。水龍頭一擰開就有干凈的水喝,這在城市中司空見慣的事,卻是生活在大石山區的人們最大的心愿。從2010年開始,廣西18個地質勘查單位的上千名隊員,踏遍深山,接力找水,打出3000多口井,解了缺水地區的脫貧之“渴”。
《新聞故事》特別節目《水從山中來》,邀請到了廣西農村飲水安全找水打井工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廣西地質調查院副院長黃桂強、廣西地礦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黃連芬、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懷道村致富帶頭人覃慶勇,講述廣西大石山區找水打井的故事。
石頭花開水自來
寒冬時節,記者從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城驅車40分鐘,就來到了四面環山的懷道村。同行的廣西地質調查院副院長黃桂強介紹說,2017年,他們在半山腰上打出了一口井,解決了懷道村300多人的生活用水。
都安:半山腰上小白房子,就是解決村里300多人的水井
懷道村黨支部副書記覃艷紅和幾名村民,帶著我們往村后的農地走去,找到了一個隱藏在雜草和灌木中的溶洞口,打井之前,村民們一直在這里取水?!耙郧拔覀兪菑倪@里走下去的,現在洞里面沒有水了,要走好遠才能找到那個水源?!?
200多米,耗時1個多小時,記者才來到半山腰的這口井。廣西地質調查院副院長黃桂強告訴記者,2017年時,他帶領團隊,整整用了17天才打出了這口井?!笆┕と藛T前前后后用了12天時間才能讓這鉆機就位。如果是在平地上,我鉆機就位、安裝什么一天就完成了,這難度可想而知?!?
半山腰處,碗口大的井,干凈的井水通過凈水設備后,流進了山腳下的村民家中。這樣一口不起眼的水井,解決了山腳下300多人的用水問題,改變了村里缺水的歷史,也成為懷道村脫貧的見證。
小水井承載大希望
10年前,廣西地礦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黃連芬在馬山縣加方鄉福蘭村外地午屯打出了一口水井。當她再次走進這里時,當地村民像迎接英雄回家一般熱情地歡迎她。村民潘耀祖把象征著富足生活的南瓜送給黃連芬?!艾F在自來水全部到家了,去年我們村已經順利脫貧了,以后我們繼續發展下去,走向光明的道路。送瓜得瓜,這是我們外地午群眾的一點心意?!?
馬山:村民潘耀祖把象征著富足生活的南瓜送給黃連芬
黃連芬和項目組在福蘭村外地午屯經歷了兩次失敗,第三次決定爬進80多米深的溶洞,才最終找到水源?;貞浧甬斈甑那榫?,羅蘭軍認出眼前的黃連芬就是當年那個勇敢的女漢子?!拔矣浀卯敃r好像是有一個女孩子,是你嗎?哎呀,我都不記得了。我們這個巖洞有80多米深,里面黑黑的,沒想到她能下到這么深的巖洞,的確很佩服她?!?
過去,外地午屯的生產、生活用水都靠水柜,遇到大旱之年村民要用水車到外地拉水,或者走半個多小時的路去挑水,挑回來的水要省著用,煮菜、洗澡的水要留著喂豬、喂牛。如今,家家戶戶通自來水,路通,電通;種桑、養蠶、養豬等特色產業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籃球場、文化室、戲臺等文體設施應有盡有??粗迕駛兊娜兆釉竭^越紅火,福蘭村第一書記韋聰打心底里高興?!拔覀儽仨氁邪踩娘嬘盟?,才達到脫貧的標準,這口井解決了我們300多人口的飲水問題,這對我們的脫貧是很有幫助的?!?
馬山:小小水井承載大大希望
一灣清水潤“農”心
德??h農安村距離縣城40公里,共有35戶人家,村民祖祖輩輩“等天賜水”。農安村下農屯的丁方權今年已經84歲了,用他的話說,一輩子都沒喝上一口干凈水?!八粔蛴?,到三四月份就困難了,到古甘那邊去挑,起碼四五公里,水都是臟的,黃水?!?
2020年11月25號,德??h“十三五”時期最后一口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水井在這里驗收,丁方權和村民們早早等在了井旁??纯窗谆ɑǖ乃鞒鰜?,已經沒牙的丁方權老人笑得合不攏嘴,用手捧起來就喝。
德保:看看白花花的水流出來,丁方權老人高興得用手捧起來就喝
井深99米,出水量每小時15立方,可以解決100多人的用水問題??粗丛床粩嗟乃畯木锍槌?,一旁負責勘探的廣西第六地質隊物探工程師李國新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按蛄耸鄠€井都沒有水,重新看水文地質圖,做物探工作,水文工作。有些地方確實很難,他們不具備成井條件,但是要迎難而上,解決老百香吃水啊?!?
吃水不忘挖井人,當地村民用最質樸的歌聲,感謝這些遠道而來的找水人?!敖裉斓叵滤蛲?,下農人民太開心,人畜飲水又灌溉,子孫后代接下去……”